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

《抽象‧前衛‧李仲生》

二十世紀西方繪畫三大主流之一的抽象主義,在世紀中有極大的發展。此一主義和台灣發生關係,五○年代前後,時值白色恐怖時期,但由於抽象藝術沒受到干預與壓迫,因此得以蓬勃發展。其中,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李仲生躬逢其盛,成為台灣抽象藝術的代言人。

倚身彰化女中教職員宿舍窗口的李仲生。(攝影/李賢文,1979)

李仲生,廣東省韶關人,在廣州美專、上海美專、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系西洋畫科等學校,練就紮實的素描基礎與寫實功力,卻在東京前衛美術研究所(類似繪畫補習班)找到夢寐以求的前衛藝術聖地,接受各種藝術思潮的薰陶,如抽象派、巴黎畫派、超現實畫派等等;老師藤田嗣治是第一位成名於巴黎的日本畫家,他自由、開放、大膽、反學院式的教學方法,以及融合日本浮世繪與西方油畫技法的創作,深深影響了李仲生的創作態度與日後的前衛教學。他在東京的五年期間(1933-1937),除寫實的油畫作品獲選春陽展,更連續以超現實前衛繪畫作品,獲得每一年二科會第九室展出,甚至是免審查的殊榮。

李仲生手稿〈我的繪畫思想〉(李仲生基金會提供)
李仲生手稿〈我的繪畫思想〉(李仲生基金會提供)



李仲生抽象繪畫的魅力

李仲生的繪畫特色結合了超現實畫派與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,線條構成卻展現東方、建築性、書寫式的線條。當線條與色彩在畫面中相互纏繞,多層結構在空間中逐次的產生了衝突與矛盾的場域,帶有一種在生活壓抑下,適時紓解蹦出的顫慄激情。所以李仲生的作品稱不上視覺的舒適美感,在凝重的架構中並不顯得飄逸感性,然而卻能勾引出觀者在觀賞時,內心跳動的脈絡節奏,擦出火花而引起共鳴,隨著畫中的線條律動擺盪而起舞,這是李式抽象繪畫的魅力與精神所在。


李仲生 作品037 1978 畫布‧油彩 60×90公分 國立台灣美術館藏
李仲生非常強調「精神性空間」的重要,那是屬於純粹創造性、抽象、表現宇宙自然律動、無形象之美的空間。本作展現李氏繪畫創作的純度,包含線條與色彩暗示性和象徵性的意義,不同於李仲生其他類型濃稠暗鬱的作品。畫家巧妙將紅、黃、藍三原色在畫面空間中分成均等的三等分,亮麗與厚重的彩度展現了他內在輕鬆、肯定與自在的一面。隨著線條筆觸色面積的堆疊,而由底層細縫中微透出深褐層次的顏色,造成視覺的移動與拉扯現象,那是來自於藝術家內心精神與外在物質對抗的狀態,也是他生命的獨白。




李仲生 | 作品061 1950 (Photo credits:國立台灣美術館)
感性 有機 富生命力


李仲生曾說,他的作品是非主題性的、非敘述性的、非文學性的、非眼所見的心象世界、是暗示性的技巧表現、是感性的、是有機的,且富於神祕的生命現象。對此,李仲生曾加以說明:「繪畫本來就是視覺語言,又稱為繪畫語言,更有稱為國際語言的。繪畫語言或視覺語言,尤其是現代繪畫語言,已發展到一定要說明一個肉眼所見的現象世界時,也不一定要有條理地去敘述一件事;而毋寧更需要暗示或者象徵一個肉眼所看不到的心象世界了 。」究其實際目標而言,李仲生的繪畫是以抽象的形式,再現其個人的直覺,性質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相近,這裡面隱含著他個人的藝術價值觀。 

創作年代:1958 规格:36×51cm  材质:水彩


李仲生 作品055. 油畫 66.5x42.5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